長庚科大跨處室共識營 赴正修與臺南美術館參訪交流
撰文 / 李興旺、鐘佩瑜 整理 / CHATGPT
為強化校內單位間的橫向溝通與資源整合,長庚科技大學於 114 年 8 月 21 日至 22 日舉辦「樸實為本.創新共好」跨處室共識營。本次活動由研發處統籌規劃,並邀集教資中心、國際處、食品暨化妝品安全研究中心及藥物研發中心等單位共同參與。由林鴻銘研發長親自帶隊,偕余怡珍主任、張曉雲國際長及林竫怡主任,連同各單位主管與同仁共 28 人,展開為期兩天的南部參訪與學習行程。
高雄正修科大 見學研究與國際標竿
第一日造訪高雄正修科技大學,由副校長兼研發長黃柏文率領研發處、教學發展中心、育成中心、產學中心及環境毒物與新興污染物研究中心等主管熱情接待。雙方針對特色研究中心「文物修護研究」及「環境毒物研究」、還有「僑生專班與國際招生」、「政府資源結合的創新育成模式」及「教學發展與經費管理」等主題深入交流。
正修科大在教育部高教深耕研究中心計畫中,憑藉文物修護與環境毒物研究兩大特色中心脫穎而出,成為全台少數由科技大學主持的重要研究據點;在國際招生方面,更獲教育部指派擔任 印尼國際招生基地總召,與崑山(菲律賓)、明新(越南)並列,展現卓越的國際化能量。其高教深耕計畫補助總額高達 2 億 4,766 萬元,在全台科技大學中名列前茅,為本校提供寶貴借鏡。
分組交流
臺南美術館 AI共創的未來提案
次日,本校參訪團續赴 臺南市美術館,觀摩「詠唱世──人工智慧給人類的一封挑戰信」AI 主題展。該展由策展人羅禾淋策劃,集結十三組跨領域藝術家,並以「AI 協作、AI 共存、AI 融合」三階段呈現人機共創的可能性。展覽強調 AI 已快速從科幻走入日常,不僅是輔助工具,更逐漸成為創作的夥伴,邀請觀眾重新思考藝術本質與人類角色定位。
對長庚科大而言,這場展覽不僅呈現 AI 在藝術層面的實際應用,更呼應當前教育的挑戰與契機。自 COVID-19 疫情以來,學習型態已被大幅改變,線上學習、數位教材的普及為我們打開了新的大門。如今,AI 工具的興起,更提醒我們不能將新科技拒之於教學之外,而應積極擁抱,將其納入課程設計,打造 個人化學習與智慧輔助 的新模式。
無論是在 藝術創作、醫療應用,或是 教育推動 上,AI 都展現了持續更新與迭代的力量。本次參訪啟發我們思考:如何在校園中善用這些工具,不僅提升教學效能,更讓學習者能與 AI 並肩前行,迎向屬於人機共創的未來。
收穫與展望
本次共識營之參訪,對長庚科大而言具體收穫包括:
- 觀摩正修文物修護與環境毒物研究模式,拓展跨領域合作想像。
- 借鏡僑生專班與國際招生經驗,優化外籍生輔導與國際交流策略。
- 學習正修育成中心結合地方與政府資源的案例,提升校內新創推動能量。
- 理解正修教資中心經費與計畫管理制度,檢視並優化本校行政流程。
- 透過臺南美術館 AI 展,深化「AI 協作」的未來視野,為校務與課程創新注入新思維。
長庚科技大學表示,此次參訪活動不僅加深對正修科大辦學特色的理解,也開啟了跨校合作的可能性;同時,臺南美術館 AI 展覽帶來的前瞻啟示,更讓同仁體認到教育與人工智慧融合的未來趨勢。
「結束不是終點,而是另一段交流的起點。」
長庚科大將持續以開放學習的態度,攜手更多夥伴院校,共同推動教育創新與人才培育。
更多照片
🏎️ 小故事分享
2025 年上映的電影 F1 THE MOVIE,由布萊德彼特領銜主演。
F1 賽車手享譽盛名,背後有龐大的代言與掌聲,但比賽從來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。
在電影裡,短短幾秒的換胎場面,就能決定整場賽事的名次。真正影響勝負的,是那群在背後緊密合作的工程師。
其實,長庚的運作也正是如此。
每一個單位、每一位同仁,就像支撐賽車的小螺絲,缺一不可。
彼此互賴、互通有無,商議解決,而非推諉,才能讓學校在大道上疾速前行 🚀。
👉 這也是我們舉辦共識營的核心價值:
團隊合作,人人重要。

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