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曰: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」
在人工智慧浪潮席捲全球的今日,AI 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強大的「利器」。然而,如何駕馭這項利器,長庚科技大學研究發展處創新育成中心持續為師生注入新思維。
「從需求到產品」:張憲騰老師為長庚科大「AI創新應用系列講座」帶來精采分享
「AI創新應用系列講座」熱烈邁入第二場!長庚科技大學研究發展處創新育成中心於10月28日下午,假全人教室舉辦本系列講座,特別邀請AI系統導入專家、「阿憲好朋友」HSIENSPEAKS 創辦人張憲騰(Hsien)老師蒞校主講,以「從需求到產品:AI創新創業的第一步」為題,帶領師生從實務案例出發,重新認識AI的價值與應用思維。
一、AI的核心價值:效率革命與時間釋放
張老師以其豐富的業界經驗開場,直指AI帶來的最大變革並非高深技術,而是「效率革命」。他以「口播短影音製作流程」為例,說明過去創作者需耗費約七小時的繁瑣工作,透過AI工具(如「i拍」)輔助,能在三十分鐘內高效完成,大幅提升產製速度與品質。
作為「一人公司」的實踐者,張老師也分享自身如何運用AI協助記帳、報表彙整與文案生成等行政庶務。他指出:「AI是我的虛üí助理,而不是我的替代者。我只要用語音說出需求,就能節省大量時間,把精力放在更有創造力的工作上。」
二、創業的起點:從「感知問題」開始
本場講座的核心觀念,聚焦於「從需求到產品」的創業邏輯。張老師提醒同學們,創業不在於推出新產品,而在於「解決真實的問題」。
他進一步指出:「在微型創業時代,你能否感知問題、理解需求,遠比是否會寫程式更重要。」AI的價值,就在於深入挖掘並解決使用者的痛點,從「感知」出發,找到市場的縫隙與切入點。
三、AI的驚人進化:它已經「讀懂情緒」
AI只能處理邏輯嗎?張老師分享了一個令人震撼的實驗:團隊以十年前的脫口秀影片測試AI的情緒辨識能力,影片中充滿人類語氣轉折、反話與諷刺。結果AI竟能準確判斷講者的情緒層次與語意反諷,甚至辨識出所謂「傲嬌」(Tsundere)式的語氣。
這顯示AI的進化早已超越邏輯運算,逐漸進入「理解人性」的層次,也讓現場師生驚嘆連連。
四、學習心態:拋開焦慮,學不完也沒關係
面對AI工具的快速迭代,許多人充滿焦慮。張老師以輕鬆口吻提醒大家:「你學不完的!」他指出,我們已經不再需要成為「指令工程師」,未來的重點是如何以自然語言清晰表達。
他建議同學們保持持續更新的學習心態,找到幾個「順手的AI工具」深入使用即可,不求多而求精,善用速度與效率,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。
結語:AI,讓人類更像人
講座最後,張老師以一句話為全場畫下句點:「AI不是威脅,而是幫助我們成為更強版本的自己。」
他強調,唯有回歸人性、理解需求、勇於執行,AI才能真正成為我們創造價值的夥伴。本場講座內容扎實,結合實例、觀點與啟發,讓與會師生不僅理解AI工具的操作,更掌握「AI思維」的本質。
《大學》有云:「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」
張老師的分享正提醒了我們,在AI時代,最重要的不是學會所有工具,而是保持持續更新的學習心態,駕馭工具,而非被工具駕馭。
✨關於「AI創新應用系列講座」
長庚科技大學研究發展處創新育成中心持續推動「AI創新應用系列講座」, 以結合理論與實務為宗旨,協助師生掌握AI趨勢、啟發創業思維, 未來亦將持續推出「AI+設計思考」、「AI行銷實作」、「AI創業挑戰賽」等主題活動, 歡迎全校師生踴躍參與,一同探索科技與創意的無限可能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