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越領域的AI賦能:查特普拉斯共同創辦人李承翰老師分享非資訊人才的AI實戰術
創新育成中心AI研習系列活動,探索GAS與生成式AI如何改變生活與學習
【活動紀實|研究發展處創新育成中心】
「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。」這句經典的武術箴言,在AI時代有了全新的註解。正如《鬼滅之刃》中炭治郎所說:「即使是最平凡的人,只要找到方法,也能發揮出驚人的力量。」2025年11月3日晚間,長庚科技大學全人教育大樓內,一場關於AI賦能的精彩演繹正在上演,證明了即便是非資訊背景的專業人才,同樣能駕馭AI這項強大的工具。
一、非IT視角:用「經濟學」的腦袋駕馭AI
李承翰老師的背景尤為特別——他畢業於台大經濟學系,並非傳統的資訊工程人才。正因如此,他能精準地以非IT領域(如醫療、人文、藝術)的角度出發,理解我們在面對新科技時的思考邏輯與痛點。
在研習中,李老師巧妙地避開了深奧的程式代碼與系統架構,轉而專注於如何運用「口語表達」來駕馭AI工具。他向在場師生證明,即使不具備深厚的資訊背景,同樣能輕鬆活用AI,解決專業領域中的實際問題。
二、AI + GAS:告別繁瑣,打造自動化工作流
本次研習的核心亮點,在於將生成式AI(如 ChatGPT 或 Gemini)與 Google Apps Script (GAS) 進行「跨界整合」。李老師分享了多項實用技巧,旨在克服重複性高且耗時的工作流程:
亮點1:客製化Email自動發送 面對大量發送信件的需求,我們常希望內容能帶有個人化的溫度。透過AI輔助生成內容,再結合GAS讀取Google試算表中的客製化欄位(如姓名、特定資訊),便能一鍵完成數百封「獨一-無二」的信件發送,大幅提升行政效率。
亮點2:Google表單的快速產製 傳統設計問卷表單的過程既繁瑣又耗時。李老師演示瞭如何利用GAS與AI,將結構化的需求快速轉換為完整的Google表單,甚至能在短時間內批量生成數十份不同的問卷,徹底改變了問卷調查的工作模式。
三、進階藍圖:從V0網頁生成到「口語化」下令
除了基礎的自動化任務,李老師也勾勒出了更進階的AI玩法。例如,結合AI工具同步個人行事曆,確保行程記錄不再丟失或不同步。
尤其在「個人品牌」的建立上,李老師特別介紹了如 V0 這類先進的生成式AI網頁開發工具。它能幫助使用者快速打造個人化的作品集網站(App),用於呈現生活隨筆、學術文章、設計圖片或各類專案成果。
李老師強調,對AI「下指令」這件事已不再遙不可及。我們僅需以自然的口語方式進行對話、描述需求,AI就能理解並協助生成所需的網頁內容與版面。對於需要快速展示學期成果或工作作品的師生而言,這無疑是一個高效、低_門檻的解決方案。
下面的網頁作品,即在學校看到到的宣傳美甲服務海報所製作
上傳海報、LINK並且輔以說明,以及後續的微調,所完成的作品。
四、核心價值:成為醫療、人文與IT的「翻譯官」
李老師強調,AI工具的真正價值,在於拉近「專業領域人才」與「IT技術人員」之間的溝通橋樑。
過去,醫療或人文領域的專家可能需要花費數小時,才能向IT人員準確描述需求。現在,我們可以利用AI產製出IT人員易於理解的規格、報表或欄位資訊,將原本冗長的討論時間濃縮至30分鐘甚至更短,使跨領域協作變得前所未有的順暢。
五、創新中心的承諾:打造長庚科大的AI生態圈
綜合今日的實作練習,我們深刻體會到,AI不應僅是整理資料的工具,更應實際落地於生活與專業場景,成為如同「鋼鐵人賈維斯」般的得力助手。
AI技術的迭代速度極快,持續學習成為必然。創新育成中心承諾,將持續為全校師生彙整最新的AI資訊,並將其分享於官方網站。
本次的研習與競賽僅是開端,我們期許在下個學期延續這股熱情,舉辦更多進階課程與講座,滿足大家對AI的想像與需求。創新育成中心將致力於在校園中推動AI賦能,創造更多元的創業奇蹟,打造更完整的創業生態圈。
結語:
艾爾伯特·愛因斯坦曾說:「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,因為知識是有限的,而想像力環繞世界上的一切。」
在這個AI賦能的時代,我們不必成為程式專家,只需保持學習的熱情與開放的心態。正如《航海王》魯夫的名言:「我不會放棄!我要成為最強的那個人!」
讓我們帶著堅定的信念與熱血,在AI的浪潮中乘風_浪,共同開創長庚科大的創新未來。這場研習不是終點,而是每個人AI賦能之旅的新起點——讓科技成為我們手中最強大的武器,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中綻放光芒!
活動花絮



留言
張貼留言